潛水是近年來的一項流行又具挑戰性的水下活動,而在進行潛水之前,選擇適合的潛水裝備會是確保安全與舒適的關鍵。
本篇文章將會全面介紹潛水裝備的種類、功能,以及租借與購買建議,來幫助你在嘗試潛水之前選擇最適合的裝備。
目錄(點擊前往閱讀該段內容)
潛水裝備有哪些?基本裝備種類與用途
一般來說,由於進行自由潛水時基本上只會有少量輕裝,因此潛水裝備通常指的是水肺潛水的裝備,主要可分為輕裝備、重裝備、防寒裝備三大類。
- 輕裝備:包含面鏡、呼吸管、蛙鞋等,主要功能是協助潛水員在水中自由移動,通常重量較輕。
- 重裝備:功能主要是維持潛水員的呼吸、調整浮力等相關儀器,如浮力調整背心、潛水表、氣瓶等,通常重量較重。
- 防寒裝備:主要功能是讓潛水員在水中能夠保持體溫。
延伸閱讀:自由潛水vs水肺潛水的差別?了解自己的需求!懂選適合的更重要
輕裝備
潛水面鏡 (Mask)
主要功能是讓潛水員的眼鼻隔絕水體,讓潛水員在水下時能夠看清周圍環境。
可分為單鏡與雙鏡兩種類型,單鏡為一體成型的整塊鏡片,因此視野較清晰;雙鏡為可替換式,若有近視、遠視者建議選購雙鏡款,並更換有度數的鏡片。
而不同品牌或款式的面鏡的剪裁會有些差異,有的較適合歐美人臉型,有的則較針對亞洲人設計。建議在選購或租借時,除了挑選有防霧、防水功能的面鏡之外,也儘量選擇貼合臉部的款式。
呼吸管 (Snorkel)
主要功能是讓潛水員在水面附近進行換氣使用,在換氣時頭部不需要離開水面,甚至有風浪時仍可進行換氣與呼吸。
類型分為乾式、半乾式、濕式三種,新手通常推薦使用半乾式。
- 乾式呼吸管:功能最為完善,且進氣口處有一個進氣閥門,可防止海水倒灌,但價格相對較高。
- 半乾式呼吸管:有排水閥門但無進氣閥門,其餘與乾式呼吸管相似,新手通常推薦使用半乾式,價格適中之外,同時也能防止嗆水與保持呼吸順暢。
- 濕式呼吸管:無閥門、功能少,但相對售價低廉。
蛙鞋 (Fins)
屬於增加在水中前進速度的裝備,除了有材質差異之外,款式主要可分為套腳式蛙鞋、調整式蛙鞋與長蛙鞋三種類型。
- 套腳式蛙鞋:直接套在腳上進行使用,較適合船潛等直接入水的潛水活動。
- 調整式蛙鞋:調整式蛙鞋穿著前必須先穿著套鞋,才能穿上蛙鞋。雖然較不方便,但因台灣的潛水活動通常是屬於岸潛,必須在岸邊走一段路才能下水,套鞋相對能在潛水者穿上蛙鞋之前保護腳部的安全。
- 長蛙鞋:主要為自由潛水時使用,前進效率高,但使用時相對需要更大空間及力量。
重裝備
氣瓶 (Scuba Tank)
高壓氣瓶小而堅固,可容納大量壓縮氣體,帶著氣瓶進行潛水,是水肺潛水最特殊的地方。
而氣瓶壓縮氣體的容量,決定於其尺寸和壓力等級。常見容量有 10L、12L、15L,常見材質為鋁製(較輕)與鋼製(較耐用)。
浮力調整背心 (BCD)
又稱浮力調整裝置、浮力控制背心,主要功能是協助潛水員控制浮力,使潛水員可輕鬆做到上升、下潛等浮力控制,常見分為夾克式與背囊式兩種類型。
- 夾克式:傳統浮力調整背心多為夾克式,穩定容易使用、包覆性高、附帶口袋且價格較低,可與配重整合為一體,取代傳統繫於腰部的配重帶,但缺點是較為笨重,且會限制手部活動空間。
- 背囊式:背囊式浮力調整背心使用上相對輕便自由,且容易獨立更換部件,但缺少置物的口袋。且因為是後背式,因此在水面漂浮時會有明顯的前傾感。
呼吸調節器(Diving Regulator)
也被稱做潛水調節器,主要功能是將氣瓶中的壓縮空氣,降壓至可以供給潛水員呼吸的裝備。
呼吸調節器的結構分為一級頭和二級頭兩個部分,一級調節器將氣瓶內的氣體分配至多個管路,並進行第一次減壓,經過第一次減壓後的氣體來到二級調節器後,二級調節器再將氣壓調整成人體可接受的壓力,來供給潛水員呼吸。
潛水儀表
常見的有單聯、雙聯、三聯三種類型,差異為功能的多寡,潛水者主要透過觀測上面的數據來維持潛水的安全性。
- 單聯潛水儀表:僅顯示氣瓶殘壓。
- 雙聯潛水儀表:顯示氣瓶殘壓與潛水深度。
- 三聯潛水儀表:顯示氣瓶殘壓、潛水深度與方向(指北針)。
防寒裝備
潛水時的水溫不但會影響潛水的體驗,有時甚至會關係著生命安全,因此選擇合適的保暖裝備是非常必要的。
防寒衣
防寒衣的作用是隔絕人體與水的接觸,以防止潛水時失溫的情形,分為乾式防寒衣與濕式防寒衣兩種。
但由於台灣的水域並不寒冷,且乾式防寒衣使用需接受過相關訓練,因此一般來說台灣常見的多為濕式防寒衣。
- 濕式防寒衣:僅適合較為溫暖的水域穿著,防寒方式為將水困在皮膚和防寒衣之間,然後透過體溫加熱水來保持體溫,因此必須十分貼身以免熱量散失,使用上十分便利,一般人都能輕鬆上手。
- 乾式防寒衣:需要穿著一層保暖衣物,使用空氣來隔絕寒冷,比濕式防寒衣更能減少熱量流失,因此外觀十分寬鬆,也可適應大多數的季節與溫度,但需要經過相關訓練才能正確使用。
頭套、手套、潛水靴
通常用於保護四肢與其他露出的皮膚,因此特別適合在較為寒冷的水域進行冰潛時穿著,因此台灣潛水時也幾乎不會使用。
其他裝備
配重
配重也是屬於潛水常見的裝備之一,但一般不歸類於重裝備或輕裝備之中,通常以鉛塊製成,主要功能為增加重量以幫助下潛。
配重的重量會與防寒衣的厚度相關,但一般來說建議重量為體重的 10%,配重會使用配重腰帶,或以配重袋的方式與浮力調整背心結合。
其他
其他在潛水時會使用的裝備,如潛水刀、潛水旗等,也會有人會攜帶潛水電腦表、頭燈、礁鞋、手電筒等配件,主要視潛水的水域環境來進行對應的選擇即可。
潛水裝備有多重?重量與配重參考
潛水裝備重量
完整的水肺潛水裝備在陸地上的重量約 20-25 公斤左右,雖然在水下會因浮力作用而感覺較輕,但在岸潛時,需要扛著這些裝備行走一段距離,而船潛上船時也會感到沉重,因此也需要一定的體能和技巧。
配重的重量設定
通常配重的重量上限為體重的 10%,並且視防寒衣厚度進行適當微調。過重的配重會增加耗氣量、也會讓浮力不易控制,因此通常會建議新手由教練指導配重設定。
若使用配重腰帶,通常會建議使用較輕的 1-2 公斤配重來進行調整與分布重量,以讓腰部保持舒適。
PADI(潛水教練專業協會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),對於初學者的配重也有相關的建議:
- 3mm 厚度防寒衣:配重建議基準 1-2 公斤。
- 5mm 厚度防寒衣:配重建議基準 3-4 公斤。
- 7mm 厚度防寒衣:配重建議基準 5-6 公斤。
減輕裝備重量負擔技巧
由於完整的水肺潛水裝備的重量約為 20-25 公斤,因此在下水之前對於一般人仍是一個不小的負擔,以下提供幾個方式,可以在潛水之前稍微減輕裝備重量負擔:
- 岸潛:下水之前,在陸地行走的這段路程,可使用推車運輸裝備,或與潛伴一同合作搬運裝備,有的潛店也會提供交通運輸裝備等服務。
- 船潛:在船上時再開始穿戴裝備,減少負重行走的困難。
潛水裝備該租還是買?
通常初學者剛開始學習潛水,往往不太確定需求,因此也不急著馬上購買全套裝備。
在學習階段,租借潛水裝備是十分常見的,而提供潛水相關課程的潛水中心或潛店,像是悠樂趣潛水俱樂部等,通常都有租借潛水裝備的服務,可以先租借幾次潛水裝備之後,再進行決定是否要購買。
哪些人適合租借潛水裝備
- 潛水頻率不高,如一年潛水少於 5 次。
- 潛水旅遊,不想大包小包,想減少行李負擔。
- 初學者尚未確定適合的裝備。
哪些人適合購買潛水裝備
- 潛水頻率較為頻繁,如一年潛水大於 10 次,租賃潛水裝備長期來看較不划算。
- 重視舒適度與有特殊需求,需要符合個人需求的潛水裝備。例如高度近視者,需要有度數的潛水面鏡。
- 對於衛生安全有疑慮,貼身裝備如面鏡、呼吸管、蛙鞋、防寒衣可自行購買。
延伸閱讀:潛水裝備租借時要注意什麼? 5 分鐘快速了解相關重點!
依照潛水環境來選擇適合的潛水裝備,不但能擁有愉快的潛水體驗,更能提升安全性。無論最後選擇租借或是購買,了解每項裝備的功能與正確的使用方式,並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潛水裝備,都能讓潛水的過程更加安全愉快!